地震搖到心慌慌 專家:買耐震宅注意「這點」居住安全有保障

今年以來,全台有感地震搖不停,讓人感覺心慌慌。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顯示,今年截至9月10日上午為止,台灣已發生1933起地震,其中芮氏規模5以上更有119起、最大芮氏規模甚至高達7.2,大地震的數量多的驚人。專家提醒,大樓倒塌造成大量傷亡的原因,約95%歸咎於1樓(軟弱層)柱體嚴重破壞,建議購屋房或蓋房時,就選擇耐震係數高或1樓軟弱層耐震度大的建築。

隨著近年大地震發生頻率變高,近期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還提醒,琉球海溝百年周期也快到了,未來台灣有可能會發生海溝型地震,地震規模恐達到8,約1000顆原子彈同時爆炸的威力,屆時台灣恐有大量建築會倒塌或受損,並估計有「盆地效應」會加大地震振幅的台北,恐會受到劇烈影響。

由於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,地震發生相當頻繁與密集,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指出,多數民眾對建築專業知識匱乏,加上資訊不對等,購屋不知道該如何挑選「耐震宅」,容易因媒體廣告渲染,產生錯誤認知。

劉永昌舉例,以常見認為建築結構為鋼筋混凝土(RC)比較不耐震,或是鋼骨鋼筋混凝土(SRC)、鋼骨(SC)成本比較高,就比較耐震來說,就是一個錯誤的認知,其實,RC、SC、SRC皆有一定耐震力,只是材料不同,面對地震的特性也不同而已。

他表示,大樓倒塌造成大量傷亡的原因,約95%歸咎於1樓(軟弱層)柱體嚴重破壞,在假定施工品質能確保下,目前消費者挑選「耐震宅」最該關注的是就是建案的「耐震設計強度」,特別是1F軟弱層的耐震度,如果能超越法規標準,甚或耐震係數媲美或超越核電廠的耐震規格(耐震係數0.4G),民眾居住安全就能更有保障。

 


以目前雙北的建築法規規定,大樓結構設計強度不能低於0.24G來說,若只依靠法規最低標準,蓋出耐震係數0.24G的房屋,就只能抵抗震度「5強」的地震,一旦遇到震度0.4G(震度6弱)的超大地震,不管是RC、SRC或是RC+柱中柱等結構工法,沒有搭配輔助的卸震裝置,普遍都會出現1樓柱體結構嚴重受損情形,就算一次地震沒倒,不代表能撐過下次大地震。

設計強度0.24G大樓,遇到0.4G大地震時,無卸震裝置時恐面臨的情況。全向科技提供



而建物結構一旦受損被貼過黃紅單,民眾對建物居住安全的疑慮就很難消除,對於房屋價值也會有很大的衝擊,與其建物在地震受損後再來補救,不如一開始買房或蓋房時,就選擇耐震係數高或1樓軟弱層耐震度大的建築。

劉永昌說,目前隨著日本等國外新工法技術的引進,想蓋出高耐震係數、耐強震的住宅,成本已經能有效控制,還可以兼具取得容積獎勵、減碳、耐震提升與超強防水、防火功效等特點,如近期在台灣南部建築界引起廣泛討論的SIR工法,就是結合「SS結構+節能蜂巢預鑄混凝土+卸震裝置的新工藝技術」,不僅可縮短1/3營建工期,並爭取多項容積獎勵,讓興建成本比純鋼骨節省、價值更高,更擁有抗震加強+隔熱加強的超強特色,不怕鄰居火災燒到自己家,遇到0.4G強震,1樓柱體依然沒有結構受損,民眾與建築業者不妨多留意。

 

資料來源:太報  2024.09.10

公司地址

全向科技有限公司

新北市新店區
北新路一段89號3F-2

連絡電話

電話:(02) 2915-9415

傳真:(02) 2915-94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