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地震是新常態 專家: 買房注意耐震係數、蓋房用新工法時刻來臨

今年大地震芮氏規模6以上的強震數量創25年新高,大地震出現恐成為「新常態」。

目前強調建物耐震性,已成為台灣房產市場的主流思維,但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仍提醒有兩大問題須注意,第一,在台灣不是新屋就耐強震。第二、過往剛性抗震思維,會造成營建成本攀升且建案規畫不易。

以「不是新屋就耐震」來說:民眾買房要注意建案的「耐震係數」

雖然台灣在921地震後、2002年修法提高建物耐震係數,但新法規對於建物耐震性,仍遠不如同為地震國的日本。日本1950年立法要求建物能耐5級強震,而不會出現嚴重問題,1981年更規定當發生7級地震時,建築物應只遭受輕微損壞,但仍能正常使用。在這樣嚴格的規定下,面對2024年初,日本能登半島發生芮氏規模7.6強震,地震威力如同125顆原子彈同時爆發下,日本倒塌的建築物只有約1成是1981年後興建的,顯見日本建物的高耐震力,對於抵抗大地震相當有幫助。

但是目前在台灣建築法規,雖然已有要求建物耐震性,但以雙北來說,僅要求新建案要能耐震0.24G以上,如果僅以最低要求設計,明顯無法面對0.4G等級的強震,即便是新屋如果面對芮氏規模6、7級的強震,即便是新屋依然可能出現受損或倒塌的情形,不是新屋就耐震!因此,民眾買房除了留意建商品牌與施工品質外,重視建物的「耐震係數」更是關鍵,只要能媲美核電廠等級0.4G的高耐震力,就有機會抵抗未來恐發生的強震。

以「剛性抗震思維,會造成營建成本攀升且建案規畫不易」來看:運用新工法、新產品來降成本時刻已經來臨

台灣建物目前仍以「剛性抗震」讓建物直接承受地震力作為主流思維。建物耐震力越高,往往水泥磅數用得越多、鋼筋量越高,許多耐震宅營建成本都相當高,柱子更是相當粗,影響內部空間規劃。

過往蓋耐震宅需要高成本是國人的迷思,但其實現在台灣要蓋耐震宅,如果引用國外最新技術,想達到高耐震性與省成本並不困難。例如,日本近年因耐震技術巨大提升,包含在摩天大樓內安裝像鐘擺一樣擺動的大型阻尼器、卸震工法的研發,都讓日本建物耐震性能明顯增加,營建成本也能有效控制,這都是我們台灣可以借鏡與大力推展應用的。

以近年引進台灣的卸震裝置RBone來說,就是台灣出身、日本國立山口大學教授宮坂享明所發明的專利「卸震工法」。該工法應用「以柔克剛」思維,讓建物在遭遇大震或極大震時,可卸去地震力40%,讓1樓柱底僅需承受60%地震力,可大幅提升建物耐震力,且無論RC、SRC、SC等建築結構皆適用,相當適合台灣環境。

資料來源:屋托王 2024.09.23

公司地址

全向科技有限公司

新北市新店區
北新路一段89號3F-2

連絡電話

電話:(02) 2915-9415

傳真:(02) 2915-94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