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案每坪成本5年漲逾2成 專家:日系抗震技術可助降本
營建成本高漲與建物耐震需求提升的雙重壓力,讓台灣建築業陷入成本與市場需求的困境。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資料顯示,近五年與蓋房子相關的營造工程項目,包含材料類、砂石及級配類、預拌混凝土、金屬製品、鋼筋、型鋼、鋼板及勞務類等,全面出現2~3成漲幅,而雙北地區每坪營造成本已從原本20~25萬元,攀升至27~30萬元,若採用韌性更高的鋼骨結構,每坪成本更飆漲至32~35萬元。
對此,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表示,以雙北市一個營建坪2000坪的建案為例,目前成本較5年前每坪增加5~10萬元,整體成本暴增1~2億元,這不僅壓縮建商獲利,也讓財力較弱的都更、危老重建案承受極大壓力,稍有不慎就可能成本失控,也導致近年爛尾樓與建商整案盤售事件頻傳。
與此同時,台灣近期進入地震活躍期,2024年前10月就發生十起芮氏規模六以上地震,購屋者對耐震宅的需求大增;然而,台灣建築業對抗地震普遍仍以「剛性抗震」為主流,認為抵抗地震需要加粗柱體,不僅增加水泥、鋼筋用量,更大幅推升成本,迫使許多建商只能採用符合法規最低標準的耐震設計,讓市場充斥缺乏特色、需求度普通的產品。
劉永昌指出,台灣可以借鏡日本經驗,採用「柔性抗震」技術,日本在1981年6月後,因應地震威脅修改建築法規,促使「半剛接耐震」技術發展,這項技術在日本普及度高,每年採用的建案數量持續攀升,其原理是透過半剛接旋鈕彈簧提供消能減震效果,特別保護最易受損的一樓軟弱層。
目前已引進台灣的「卸震鋼甲RBone」系統,可讓建物承受大地震時卸去百分之40地震力,使原本結構設計強度0.24G的建案,達到媲美核電廠等級0.4G的耐震性能,且不會大幅增加營建成本,並提供完整耐震驗證數據,讓起承監造及購屋者都能清楚掌握建築物的抗震能力,成為建商突破當前困境的可能解方。
資料來源:今傳媒 2024.11.25